與面向學生、教師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相比,面向公務員和社會人員的測試在我看來有以下兩個特點:
一、歷時時間長,被測人員多,測試任務重。公務員的測試和學生、教師的測試不同。學生可以集中統一管理,統一測試,而公務員的測試要考慮的因素多,比如工作和生活的安排等,因此測試不能采取統一行動和統一組織,只能結合各單位和人員實際,機動靈活地安排測試時間,這樣測試的周期拉長了,再加上公務員隊伍龐大,人員眾多,測試任務也就重了。
二、測試面廣,被測人員復雜,測試難度大。與教師、學生相比,公務員和其他社會人員是一個復雜的人群,這些人來自社會各行各業,工作環境、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對普通話的認識程度相差較大,且大多數人未經過正規的普通話訓練,這些因素無形之中加大了普通話測試的難度。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在測試中應該做到:
一、嚴格要求,耐心宣傳。
很多社會人員和公務員應試者對普通話水平測試的了解不夠,也不重視,再加上有些人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對測試采取應付的態度,認為達標就行,有的甚至對測試員提出各種過分的要求,比如第四題說話,有的應試者中說幾句或干脆不說。對這種情況,我們測試員一定不能放任自流,要維護測試的嚴肅性,對應試者除嚴格要求其按測試要求考試外還要做好宣傳工作,向其講明普通話測試的意義,并引導應試者圓滿完成測試任務。
二、解決好測試中遇到的幾個問題。
1、以往我們測試的對象是教師、學生,因其文化素質和普通話基礎普遍較高,測試中三級的情況很少存在。而現在,部分公務員和社會人員文化水平不高,又沒有經過正規培訓,周圍的方言環境較濃重,因此經常遇到三甲和三乙的情況。初次接觸,許多測試員很不適應,如果按給學生評分的慣性,難免產生誤判。因此在測試前,一定要好好學習《大綱》,把握好標準,測試才會科學準確。
2、學生、教師在測試中,較少出現誤讀和錯讀現象,而在公務員的測試中,錯讀和誤讀現象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應試者的成績。可能應試者的普通話基礎并不差,但是作為測試員應該注意,不要讓應試者良好的普通話語音面貌的整體印象代替具體的普通話測試,盡管普通話水平測試不是文化水平考試,但錯誤就是錯誤,不能以感情代替測試。
3、較多公務員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普通話訓練,對普通話水平測試的要求不太清楚,因此在測試中經常會遇到以下現象:語速過快、聲音太低、朗讀自由隨意造成停頓不當、說話時間不夠等等。因此,最好在測試前集中對測試人員宣講測試要求,并可做應試示范。
4、普通話水平測試第四題說話對許多人來說難度較大。有些話題對成年人來說已不合適,如《我的爸爸》、《我的媽媽》對有些年齡較大父母已亡的人來說易引起傷感,《我的學習生活》學生味兒又較濃,考題中出現這些情況應靈活處理。有許多應試者把第四題當作寫文章一樣難,遲遲開不了口,或干巴巴幾句話就說完了,此時測試員要做好引導工作,引導要有技巧,不要問那種只需答一兩句話的問題,要善于引導應試者說出一篇話來。我在給法院的一位同志測試時,他很靦腆,開不了口,從題目入手引導啟發也不行,于是我換了個話題,“請你介紹一下你的工作吧!”這下他來了精神:“我是個法官,在民事二庭……”考試得以順利地進行下去。像這種情況,我們經常遇到。
公務員的普通話水平測試意義重大,但還處在起步階段,有許多問題等待解決,也有很多經驗值得總結。大家要共同努力,多為公務員普通話水平測試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使其順利進行。
(作者:張笑梅)